系外行星大气光谱探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指导书)

一、行星大气透射光谱


1

1 相关知识点

光学深度(optical depthτ征物质不透明性的量度,即介质吸收辐射的能力的量度。其可由入射辐射强度与出射辐射强度之比来定义,若入射到吸收物质层的入射辐射强度为Ι 经过介质透射后的辐射强度为Ι

       不透明度(Opacity)是一种描述物质对辐射吸收能力强弱的量。某波段上物质的不透明度κ越大,则该物质对该波段辐射的吸收能力越强,那么透过的辐射越少,也就是说该物质对这个波段的辐射变得不透明了。不透明度通常用吸收系数来定量描述。同种物质在不同频率上的不透明度可能大不相同,这取决于该物质在不同波段上对辐射的吸收机制。

       吸收截面(absorption Cross-sectionσ是对物质吸收过程中吸收发生的概率的量度,与散射截面类似。当辐射穿过介质时,介质中的粒子有一定概率被特定波段的辐射激发,吸收截面的作用就是在微观上描述这种概率。不同分子的吸收截面可以通过查找数据库的方式获得,例如HITRAN和EXOMOL

      光学深度τ、吸收系数κ和吸收截面σ实际上是在物质整体和粒子个体、宏观与微观的不同角度上,来描述辐射穿过介质时的衰减状况或被吸收的程度,他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相互转换关系如下


其中s是辐射穿过介质的路径,n是介质的数密度。

2

2 不同分子的吸收波段

          由于不同的分子的微观结构不同导致的物理性质的差异,其表现出的对不同波段上的辐射的吸收能力也大相径庭。同时,即使是同一种分子,在温度与压强发生变化时,吸收波段也会产生变化。

          表1-1中给出了不同分子在0.4-16μm范围的吸收线,其中加粗字体表示的是该分子的主要吸收线。例如,H2O分子在0.4-1μm上有6条吸收线,在1-5μm上有4条吸收线且2.69μm的吸收线尤为显著,在11-16μm上是连续吸收带;而CO2分子主要在4.25μm和15μm处有吸收带,同时在1-5μm上还有4条吸收线;另外比较重要的还包括Na的0.589μm吸收线等。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分子在某些波段上呈现出的是吸收带的形式而非吸收线,例如,TiO分子和VO分子在0.4-1μm上均有带状吸收。并且,实际观测时的情况并不如实验室中的状况,由于多种谱线致宽因素以及观测光谱分辨率的限制,实际观测得到的吸收线也是存在一定宽度的。

          图1-1给出了不同分子在0.4-10μm范围内吸收线或吸收带的分布,可以看到有些分子在这个波长范围内几乎都有吸收,例如H2O分子、NH3分子和CH4分子等,而有些分子仅在某几个波长处或某段上有明显吸收,例如CO分子等,这与不同分子对辐射的吸收机制有关。

1.http://cfa-www.harvard.edu/hitran

2.http://www.exomol.com

          图1-2中给出了常见的28种大气分子的吸收特征光谱,对比表1-1和图1-1中的数据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这些分子的特征谱线。还是以H2O分子为例,其在约3μm以下有若干吸收峰,而最高峰就是2.69μm的吸收峰,同时在更长波段上呈现出连续吸收的形式。

1-1不同分子在0.4-16μm范围的吸收线



1-1不同分子在0.4-10μm范围内吸收线或吸收带的分布


1-2 常见的28种大气分子的吸收特征光谱

3

3 行星大气透射光谱计算原理



4

4 典型系统吸收光谱例子



END

二、行星自身光谱

      行星发出的光谱由反射光谱和行星热辐射光谱组成。当行星面向其主星的一面朝向地球时,其大气中的云层或地表可以反射来自主星的光,在合适的时间段探测就可得到行星的反射光谱。反射光的强度相较于恒星发出的光会有较大减弱,并且由于行星大气的吸收反射光谱会呈现出与恒星光谱不一样的特征,这有助于对行星的大气或表面性质的研究。行星接收的恒星辐射以及行星内部热源放热共同影响行星的温度,而使行星发出热辐射。一般来说,行星的热辐射主要在红外波段,探测行星的热辐射有助于研究行星的内部结构性质。

1

1 反射光谱的计算



(1)反照率
反照率,即反射的总辐射与入射的总辐射的比值,是一个无量纲量。对于真实物体而言,反射活动是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共同完成的,所以需要考虑反射的弥散分布也需要考虑强方向性,而不能以完全的漫反射或镜面反射来理想化。反照率与物体的表面性质有关,表2-1给出各种地面在可见光的平均反照率,以供参考。可以看到,表面特征越是复杂时一般反照率会较低,光滑的表面例如连片的草原、沙漠和雪反照率相对较大。而水面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来说,水面的反照率比陆面的小,但它随日光入射角的变化比陆面大,当太阳高度角大于30°时,水面反照率小于10%;当太阳高度角为5°左右时,反照率可达40%以上,水面反照率还与是否有浪、水体是否浑浊有关。 




在考虑行星的反射光谱时,起决定性因素的是行星的反照率,而相位角影响的是亮度。行星的表面性质决定了行星的总反照率,反照率随波长的分布决定了行星反射光谱的形状和每条谱线的强度。而不同的相位角会使得行星反射的总辐射量发生变化,并不影响谱线的位置或相对强度。


(2)大气吸收
由于大气的存在,行星表面反射的辐射实际上是经过了大气吸收的恒星辐射光谱。不同的大气组成会得到不一样的吸收谱,例如图2-2中展示了地球的大气窗口。从图中可以看到,地面观测主要在可见光和射电波段展开,这是因为由于地球大气的吸收,这两个波段的辐射通过率较大。透过率正反映了大气吸收的强度,在透过率较大的波段,是大气吸收较少的波段。




行星大气的吸收与行星大气的组成成分相关,其随辐射的波长变化。由于恒星的温度与行星的温度一般相差较大,所以二者的热辐射光谱,一般用黑体辐射谱近似,的峰值出现在不同的波段,这就使得在考虑大气吸收时,二者会产生不同的谱线结构。如图2-3中展示了地球大气对太阳光和地球热辐射的吸收。




2-3 地球大气对太阳光(左图)和地球热辐射(右图)的吸收



2

2 行星热辐射光谱的计算



END

三、行星大气吸收深度的计算



1

1 改变恒星光谱

2

2 改变恒星半径

3

3 改变行星半径

4

4 改变行星重力(标高)


END

四、天文观测台址介绍

1智利北部阿拉卡玛沙漠

经纬度:30.2°S  70.8°W

海拔高度:

La Silla Observatory  2400m

Paranal Observatory  2635m

Cerro Armazones Observatory  2810m

Las Campanas Observatory  2380m

图片:VLT(上),LCO(下)

 

 

 

简介:智利北部的阿拉卡玛沙漠地区背靠安第斯山脉,具有较高海拔,且气候干燥,是最好的天文台站选址之一,目前已有包括欧南台(ESO)的甚大望远镜(VLT)在内的众多望远镜在此工作,未来规划有更多功能的、更大口径的望远镜。

https://www.eso.org

http://www.lco.cl/


2 Australian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经纬度:31.3°S  149.1°E

海拔高度:1160m

图片:Anglo-Australian Telescope

 

简介:位于悉尼马斯菲尔德郊区的澳大利亚天文台前身是英澳天文台,其拥有包括3.9m的英澳望远镜(Anglo-Australian Telescope)在内的多个光学和近红外望远镜。

http://www.aao.gov.au/

3 South African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经纬度:32.4°S  20.8°E

海拔高度:1780m

图片:SALT

 

简介:南非天文台位于南非北开普省的索色兰,是SuperWASP项目在南半球的重要观测站,并且还拥有目前为止在南半球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南非大型望远镜(Southern African Large TelescopeSALT)。

http://cam1.saao.ac.za

4 Roque de los Muchachos Observatory

经纬度:28°45'22" N  17°53'30" W

海拔高度:2396m

图片:ORM

 

简介:穆察克斯天文台坐落在西班牙塔布利特国家公园的边缘,优异的天空条件能够吸引众多望远镜在此建设,目前拥有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光学-近红外望远镜在内的20余个望远镜。

http://www.iac.es

5 Maunakea Observatory

经纬度:19.5362° N  155.5763° W

海拔高度:4145m

图片:Keck

 

简介:在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岛被数千英里温暖而稳定的海洋环绕,大气干净、稳定且干燥,无疑是最优秀的天文观测点之一,毛纳基天文台是一个联合台站,拥有包括Keck望远镜在内的12座分属世界各地不同机构的天文台。

https://keckobservatory.org//

https://maunakeaobservatories.org/

6 Lick Observatory

经纬度:34.7°N  120°W

海拔高度:1283m

图片:Lick Observatory

 

简介:利克天文台位于美国加州圣荷西市的东部,汉密尔顿山的山顶上,拥有美国第二大折射式望远镜。

http://www.ucolick.org/

7 LIGO Hanford Observatory

经纬度:46°2719 N, 119°2428 W

海拔高度:<1000m

图片:LIGO Hanford

 

简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由两台孪生引力波探测器组成,分别在华盛顿州的汉弗德(Hanford)和路易斯安纳州的利弗斯通(Livingston),其直接探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引力波。

https://www.ligo.org/

8兴隆观测站

经纬度:40°23′45″N  117°34′38″E

海拔高度:900m

图片:LAMOST

 

简介:兴隆观测站大气透明度好,视宁度较低,拥有包括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在内的9台口径大于50cm的望远镜。

http://www.xinglong-naoc.org/html/

http://www.lamost.org/

9四川稻城

经纬度:29°N  100.3°E

海拔高度:3700m

图片:四川稻城

 

简介:四川稻城海拔落差不大,视宁度较好,后勤保障能力优异等优点,使其成为中国下一代光学望远镜(12m)的优良选址。

http://www.cas.cn/

10 Xinjiang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经纬度:43.5°N  87.2°E

海拔高度:2080m

图片:慕士塔格峰

 

简介:新疆气候干燥,是光学望远镜的优良选址之一,未来将在慕士塔格建设一座1.93m的光学望远镜,慕士塔格址点区域气流稳定性、大气透明度、天光背景、大气水汽含量等均适合大型光学望远镜建设运行。

http://www.xao.ac.cn/

END

五、观测窗口计算

1

1 凌星窗口的推算



2

2 观测窗口的判定标准

END

六、望远镜参数的选择

1

1 望远镜的几个重要参数



2

2 望远镜选择的基本原理

z




END

七、光谱探测误差模型

1

1 恒星噪声




z


2

2 背景噪声

      由于大气透射谱的观测涵盖近紫外到中红外(0.28-11 um)的宽波段,采用带狭缝的光谱可以很好的避免其他目标天体对光谱信号的污染,但是对整体的天空背景,无法排除。因此需要考虑天光背景的影响。
      我们将分别对近紫外-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的天光背景进行简介。在近紫外和可见光波段,主要的影响是黄道尘埃反射和散射的太阳光。地面由于还有大气散射和大气辉光,紫外和可见光波段小于22等/平方角秒(见表7-1)。而对于空间望远镜尤其是远离地球的L2点,没有了地球大气的影响,其空间的天光背景主要来源于黄道光(Zodiacal light)。以HST的WFC3数据为参考,图7-3左给出了V波段下,黄道光,月球,地球大气对天光背景的影响。可以看到,HST所在的近地轨道,影响最大的还是地球的辐射,当观测的黄纬高于50度时,黄道光开始占主导。图7-3右给出了黄道光随黄纬的变化的表。可以看到,黄道光在黄道面附近,亮度在22-23等/平方角秒,而对于高黄纬的区域,没可以达到23等甚至更暗。在我们程序中,为了model天光背景的影响,我们在近紫外和可见光波段采用了22等/平方角秒的天光背景。





对于红外波段(>1 um),主要的天光背景来源除了黄道光散射的太阳光之外,还会有尘埃的热辐射的影响,同时包括背景的恒星、星系、弥散的银道光和宇宙红外背景辐射。表7-2给出了红外天光背景的主要来源和参考文献。和可见光相比,除了黄道光外,银河系背景也是重要来源。从图7-4可以看到,红外波段天光背景的主要贡献是黄道光(包括散射和热辐射)和银河系背景。




在仿真软件中,我们采用了Primack et al. 1998给出的测量结果作为1-11 um的天光背景数据,具体的光子流量数值见表7-3所示。从表7-3可以看到,对于空间红外背景而言,每平方角秒的流量<1E-4 Photons/m2/sec/Ang。便于对比,我们考虑一颗2500K的红矮星在100 pc处(V20等),在1 um处的流量大约是0.41 Photons/m2/sec/Ang,远远大于天光背景,因此通过控制狭缝的面积,可以控制天光背景的影响。此外,虽然L2点远离地球和月球,以及太阳系大天气,但是这些天体的热辐射还是可能造成红外背景。在望远镜观测中,结合太阳系行星历表,视场尽可能避开这些行星,减小的对红外背景的影响。





3

3 探测器噪声

      半导体探测器通常的噪声包括热噪声和读出噪声。读出噪声又可以细分为线缆噪声,调理电路噪声,电源及偏压噪声,ADC噪声等。这里只考虑总体的热噪声和读出噪声。像素之间的响应不均匀性和载荷稳定性相关(抖动),我们放在第7.5节介绍。图7-6左给出了快门关闭(无外部信号)所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到图片上存在的噪点,主要就是热噪声和读出噪声。
热噪声主要是指暗电流,暗电流是指器件在反偏压条件下,没有入射光时产生的反向直流电流。(它包括晶体材料表面缺陷形成的泄漏电流和载流子热扩散形成的本征暗电流。)暗电流起因于热激励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其中耗尽区内产生的热激励是主要的,其次是耗尽区边缘的少数电荷的热扩散,还有界面上产生的热激励。暗电流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势阱存在时间越长,暗电流也越大。为了减小暗电流,应尽量缩短信号电荷的存储与转移时间,暗电流限制了成象器件的灵敏度与动态范围。









4

4 望远镜热噪声



5

5 稳定性噪声

      由于望远镜工作模式要求狭缝,因此,望远镜指向和稳定性异常重要,必须保证目标星位于狭缝中。由于望远镜观测信号弱,需要很高的信噪比,需要长时间累积积分,在长时间积分过程中,望远镜的指向虽然可以保证目标始终位于狭缝中,但一定会有小幅的抖动(jitter)。在考虑高精度测量时,由于抖动,会使得色散之后的光谱,以及空间维上,恒星的PSF(点扩散函数)会发生位置偏移。由于不同像元之间以及像元内部不同位置会有响应上的差异,最后会导致光谱读数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抖动,那么根据探测器平场数据,可以改正不同像元之间的差异,但是增加扰动后,每个像素上累积的光子数是积分效应,这就是抖动和像元差异共同造成的抖动噪声。

7-8给出了单个像元内部,不同位置上的响应差异。即使是单个像元内部,如果吸收线位置不变,也能造成吸收线位置和总强度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建模考虑抖动和像元不均匀性的具体影响。




图7-8 左上:把一个像元分成10x10单元,每个单元入射一个标准点像。

右上:像元不同位置处的响应的区别,可以看到单个像元内部也不均匀,差别可达到3%。

左下:由于像素内部不均匀,导致吸收线中心位置定不准,误差可达1/10个像素。

右下:由于像素内部不均匀,导致空间维方向上的定位不准,误差可达1/40个像素。


      在光谱探测误差分析软件中,我们考虑在空间和光谱维都存在的抖动,设定好抖动的频率和振幅后,按照高斯分布的抖动方式,给出星象的psf偏移和光谱维的偏移量(与初识时刻相比),根据这些偏移量,结合不同像元的响应差别,我们可以计算短时间间隔内,每个像元接受的光子数。随着时间推移,让星象不断抖动,生成不同时刻,每一个像素的光子数。最后把每个像元的光子数,按照积分时间累加起来,最后得到了抖动之后,每个像素的光子数。这样抖动的结果和不抖动相比,差异会很大,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吸收线会变宽,线心的吸收会明显减弱。
但实际观测时不可能没有任何抖动,我们进行测量时,误差主要是考虑不同的重复测量后,测量数据的均方差。因此,为了得到由于抖动产生的误差,我们模拟多次抖动,计算出每次的光谱数据,最后计算多个光谱数据的均方差,作为抖动和像元响应不均匀所引起的噪声。

6

6 其他系统噪声

END

八、信噪比的提升

1

1 信噪比提升的意义

2

2 信噪比提升的途径


END

附录:

1坐标转换
Astronomical coordinates and timescales


2黑体辐射

Calculation of Blackbody Radiance

END